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(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)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6:05:12 来源: sp20240604

  孩子们在浙江嘉兴王店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踢球。   史家民摄(影像中国)

  市民在云南石屏县异龙湖畔跑步。   徐 俊摄(人民视觉)

  山东青岛即墨区的“微空间公园”成为市民健身好去处。   梁孝鹏摄(影像中国)

 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:“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”“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”“积极培育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‘潮品’等新的消费增长点”。各地积极作为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
  本版今起推出“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”系列策划,聚焦各地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、培育体育消费、推动全民健身的生动故事。

  ——编  者  

  

  河南“十四五”以来更新健身设施3500余个

  实施微改造,撬动大幸福

  本报记者  方  敏

  “今儿天气不错,老地方舞起来!”花香扑鼻,鸟儿啁啾,新乡市民于德玲在微信群里发完信息,十几分钟后,大伙儿就聚齐了。

  于德玲说的“老地方”是人民公园,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城区,占地近800亩。“一开始我们在小区跳,场地不够大,也怕扰民。这几年,人民公园不断改造,不仅地方宽敞,景色也好。在这锻炼,心情美美哒!”从健身操到形体舞再到古典舞,于德玲与姐妹们在这里乐享运动时光。

  “公园周边都是居民区,我们坚持‘微改造、智能化’的原则,在人民公园、卫河公园、向阳公园等处投放了多套智能步道系统,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。”新乡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石晓亮介绍。

  为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,今年,新乡市计划在保持原有园林绿化风貌的基础上,把人民公园改建为体育公园。公园南侧,一处场地已完成地表平整,这里将新建足球场、篮球场、门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场等运动设施。

  身体前移、手腕发力、回击旋球……新乡市红旗区街边“口袋公园”的乒乓球场地上,8岁的宋承哲小朋友正与球友切磋。新乡市对城市边角地进行绿化美化的同时,投放智能健身设备等体育设施,打造集游玩、健身于一体的嵌入式“口袋公园”。目前,红旗区已建成40多个“口袋公园”,投放体育设施200多件。

  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、群众惠享。近年来,河南省体育局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,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新建占地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32个,新增公共体育场馆64个,更新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3500余个;5年来,河南省新建老年体育健身场地138块,积极构建老龄化社会服务格局。

  

  吉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0个

  手机扫一扫,健身有指导

  本报记者  门杰伟

  走进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公园,绿树掩映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区域热闹非凡。有人正铆着劲拉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,有人在太空漫步机上挥汗如雨……

  “我几乎每天都会在这练一会儿。”附近居民张淑贤说,自打室外智能健身房建好,群众锻炼有了好去处。“这里器材全、离家近,既能锻炼身体,又拉近了邻里关系。”张淑贤说。

  为破解群众“健身去哪儿”难题,长春公园与长春市体育局携手推进体育设施建设。2021年以来,长春公园共计安装体育健身器材97套,其中智能健身器材42套,不断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。

  市民王德祥掏出手机,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。“智能健身设施对健身新手非常友好。”王德祥介绍,在手机上不仅能看到设备使用教程,填报身体数据、完成运动测试后,还会收到专属的运动计划,“练什么、怎么练,心里有数了。”

  “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,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运动需求。”长春公园园长王清涛介绍。一方面,长春公园打造了室外智能健身房、健身步道等设施;另一方面,加强对健身器材、场地的管理,提供健身指导等服务。

  长春公园是吉林省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的一个缩影。截至2023年底,吉林省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6551个,体育场地总面积6233.04万平方米,配置体育器材5.02万件,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0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66平方米。

  “近年来,围绕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,我们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质增量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,希望让越来越多人爱健身、会健身。”吉林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晓东说。

  

  云南实现行政村、社区、乡镇体育设施覆盖率100%

  场地建起来,赛事办起来

  本报记者  杨文明

  上午10时,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宝象河畔的篮球场一片热闹景象,打球、散步的人络绎不绝。篮球场不远处的健身路径上,老人悠闲遛弯儿,小朋友进行趣味运动。

  “公共健身设施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址。”官渡区教体局体育科科长周江说,“场地大,就建篮球场;场地小,就建健身步道。居民爱下棋,就装棋牌桌;孩子们想练引体向上,那就装单杠。只要群众有需求,我们就因地制宜想办法安排。”

  前不久,官渡区教体局收到26项健身设施建设申请。“现在资金保障充足,只要有合适场地,就可以建。”官渡区教体局副局长赵维表示,不仅新建项目有资金保障,当地还设立了专门的维修资金,确保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好、维护好。

  目前,官渡区已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68条,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点(篮球场)22个,文体活动广场23个,官渡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,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%。

  据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副校长邓伦玉介绍,学校场馆已经多次面向全市承办赛事。每逢周末,室内篮球馆、羽毛球场等还面向社会开放。

  场地建起来,赛事办起来。在官渡区,教体部门与工会部门联合组织的气排球赛、篮球赛已成为当地群众体育品牌赛事。“乒乓球台来自政府补助,场地是社区和物业协商来的,奖品是艺术家免费写的字画。社区乒乓球赛打了两天,特别受欢迎。”周江说。

  “十四五”以来,云南省统筹安排财政资金3.62亿元,用于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、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等。通过财政资金投入,云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.6平方米,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.87名。同时,云南省实施体育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,实现全省行政村、社区、乡镇体育设施覆盖率100%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5月28日 15 版)

(责编:赵欣悦、袁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