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作善成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发布时间:2024-04-27 17:24:56 来源: sp20240427

原标题:善作善成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【两会专访】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:“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来推动,而人才培养依靠教育来实现。因此,我们要教育、科技和人才一体推进,善作善成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

陈雨露代表说,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“三位一体”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,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引领作用,提供有力支撑。高校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: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;二是加快原创性科技创新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;三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条支撑;四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,为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提供智力支持。

谈及南开大学在这四个方面的实践,陈雨露代表介绍,在人才培养方面,南开大学坚持爱国主义传统,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统领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,以古今贯通、中外融汇、文理交叉来培养学生“三维融通”。在发挥传统学科优势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在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中打造复合型人才特色班,形成了“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.0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。“我们正在发挥学科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。比如,建设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,南开大学发挥金融学科优势,在金融专硕项目中开辟‘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’新方向,致力于培养复合型、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。”

在科技创新方面,南开大学积极对标国际一流、强化特色优势、前瞻优化布局,统筹谋划建设“新物质创造”“认知科学”“中国式现代化”“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”四大交叉学科群。陈雨露代表说,通过建设国家级交叉学科中心、创新交叉学科建设机制等一系列举措,南开大学正在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“催化剂”作用和有组织科研的“加速器”作用,进一步强化战略科学家人才培养导向、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团队,推动产生原创性、突破性重大成果。周其林院士领衔的“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”已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,还有多项成果应用于问天实验舱、泛终端芯片、动力电池、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等重大领域。

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,南开大学利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发展机遇,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。2023年与10余家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签署合作协议,推动成立南开校友新开湖基金,以科技金融助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津转化孵化。“截至2023年年底,南开大学已在天开园核心区引入注册企业130余家,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。”陈雨露代表介绍。

“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方面,南开大学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综合优势,瞄准国家高端智库目标,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,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交叉学科群,设立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、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、国家治理与国家安全、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主攻方向,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制度建设方面提供智力支撑。”陈雨露代表说。

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南开大学要深刻认知自己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角色与责任,发挥优势,善作善成。”陈雨露代表表示。

(记者 董山峰 刘茜)

(责编:郝孟佳、李依环)